美国保罗韦地博士曾向九万名学生进行调查,从中得出一个结论:学生最喜欢具有幽默感的老师。教师的幽默风趣能激活课堂气氛,活化学生僵硬的头脑,还可以有效调控师生的精神状态,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,使教师更具亲和力。 如果能将幽默带入课堂,我相信会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讲授带来很多乐趣,让师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里实现知识的传授与学习。关于增强课堂幽默感,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想法。 1.培养良好性格 乐观开朗的性格是创造教学幽默的基础。思想越乐观,心胸越开阔,就越容易产生幽默的言行。 2.平时注意幽默素材积累 我们不仅精通专业知识,还要拓宽知识范围,要善于从书籍资料及日常生活中收集和提取幽默素材,建立起自己的幽默资料库。如多看些轻松且专业性强的杂志,留心平时生活中及网络上的幽默语言,也可以留意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中的幽默元素。这样课下和学生交流时就会有更多的话题,就能更好地走进学生。 3.把自己的幽默素养穿插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 3.1可以根据讲课内容,穿插一些幽默的小故事。 如讲名句默写中要注意形近字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,我插入了苏联专家来中国读错字的故事。有一位前苏联专家,学了一点汉语,有一次他来中国在街上逛了一圈后,对陪同人员说:“在社会主义国家,总有一个爱吹牛的通病。你看这满街都写着‘中国人民很行’‘中国建设很行’‘中国农业很行’。中国建设是很不错,但也没有必要满街写吧!。”陪同人员顺着其指示方向望去,原来是“中国人民银行”“中国建设银行”“中国农业银行”……把“银行”读成“很行”了,只因“银”和“很”的偏旁很像。 在讲解夸张修辞时,我穿插了苏轼与苏小妹用文学斗嘴的故事。“才出前厅三五步,额头已到画堂前。”是苏轼取笑苏小妹前额有点凸。“去年一滴相思泪,今年始流到腮边。”是苏小妹回击苏轼脸比较长。 这些小故事既生动形象,又富有趣味,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使学生加深理解传授的知识,还能促成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。 3.2讲解那些趣味性不强的知识时,可以用幽默的方式来表达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。 如讲病句时可以说:句子生病了,我们应该先给它把把脉,诊断病情(了解病因),然后动手术(动笔修改)。若是长了肿瘤的,就应该将它割去(删除多余累赘的成分),若是营养不良(成分缺少)就该给它补充营养(添加成分),让它恢复正常。 这样就把原本枯燥烦闷的修改病句原理变得生动易懂,将纯粹说教化为风趣易学。 3.3幽默是一种机智,可以用来应对一些课堂上的突发状况。
碰到突发状况,先不要发火生气,也许幽默一下,问题解决了,也不用和学生发生冲突。 |